桂花雨

【课前解析】

《桂花雨》这篇课文,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,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,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。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,语言清新质朴,意味隽永,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,溢满字里行间。

【教学目标】

1.认识“箩、杭”2个生字,会写“懂、兰”等10个字,会写“桂花、懂得”等4个词语。

2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。

3.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,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,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。

【教学难点】

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。

【教学准备】

多媒体课件

【课时安排】

1课时

【课时目标】

1.认识“箩、杭”2个生字,会写“懂、兰”等10个字,会写“桂花、懂得”等4个词语。

2.理清文章脉络,能说出桂花给“我”带来的回忆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扣题导入,初识桂花

1.教师引导:在前两篇课文中,我们学习了郭沫若笔下如诗一般优美的白鹭,作者用语言描绘了三幅优美的画面,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。我们又一起读懂了许地山笔下朴实无华的落花生,体会到了作者通过对比悟出的要做有用的人的人生感悟。请看大屏幕,知道这是什么花吗?(桂花)说起桂花,你了解多少呢?(出示课件3

预设1: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,它有很多的种类。

预设2:桂花在南方比较常见,一般在中秋节前后开放,香气很浓郁。

预设3:桂花采摘下来还可以制作成桂花茶,还可以做成糕点。

预设4:桂花被很多城市作为市花,很受人们欢迎。

教师揭示课题:金秋十月,桂子飘香。题目中还有一个雨字,那什么是桂花雨呢?刚看到题目的同学是不是猜测了是桂花盛开的时候下的雨呢?相信已经预习了课文的你已经找到答案了,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,也进入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。这节课,我们一起来学习琦君的一篇散文——《桂花雨》。教师板书(3 桂花雨)学生齐读课题。

设计意图:由学生不太了解的桂花入手,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和课上的交流,学生进一步对桂花有所了解,为接下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,也为体会桂花对于作者来说的情感做铺垫)

2.介绍作者。(出示课件4

琦君(1917-2006),原名潘希真,浙江人,1949年赴台湾。作家、散文家。主要著作有《永是有情人》《水是故乡甜》《细雨灯花落》《读书与生活》等。

二、初读课文,学习字词

1.(出示课件5教师引导读文: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,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,读通句子。

2.学习认字。

1(出示课件6教师引导交流:课前让大家预习了课文,看看下面的词语都会读吗?请在小组内交流你识记生字的方法吧!

桂花  木兰花  箩筐  台风  糕饼

至少  完整  杭州  茶叶

2)学生组内交流学习。

3)全班交流,教师相机指导。

(出示课件7箩:是指用竹子编的一种盛粮食等的用具,所以是竹字头。

(出示课件8杭:可结合“杭州”一词识记。

教师过渡:的确,借助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能够很快记住这个字,相信写字表中的形声字你也能很快记住。

4)学习多音字。

教师引导:大家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第1自然段有一个多音字?

预设:盛。

(出示课件9教师引导学生了解:“盛”有两个读音shèngchéng,在课文中读shèng,还可以组词“盛大”,读chéng时,可以组词“盛饭、盛满”。

教师出示带有多音字的句子,请学生选择读音。

①今天这里要开一场盛(     )大的宴会。

②他帮着食堂阿姨给我们盛(     )饭。

预设:①shèng chéng

3.学习写字。

1(出示课件10教师引导学生了解:“懂、糕、饼、浸、缠、捡”都是左右结构的字,都要写得左窄右宽。

2)学生练写生字,教师相机指导。

(出示课件11箩:注意和“萝卜”的“萝”进行区分,不要写成草字头;中间部分“四”的竖折弯要写成竖。

(出示课件12糕:注意左半部分“米”末笔捺改点。

(出示课件13浸:右半部分上面是“彐”,中间横笔右端不出头;右半部分中间“乛”写得稍宽,能盖住下面的“又”。

(出示课件14捡:注意右半部分中间有一横,不要漏掉。

学生再次练写生字,教师巡视指导。

三、整体感知,理清脉络

1.(出示课件15教师提出读文要求:再读课文,说说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。

预设1:桂花纷纷飘落,“我们”满头满身都是桂花,一场好香的雨,一幅好美的画。

预设2:桂花雨和揺花乐是“我”心中珍藏的美好回忆。

预设3:母亲念念不忘家乡的桂花香,桂花寄托着母亲的思乡之情。(出示课件16

2.(出示课件17教师提出要求:想一想桂花给“我”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。再读课文,利用学习单,梳理一下文章脉络。

地点

美好的回忆(事件)

文中对应的段落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1(出示课件18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,并提出要求: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,每位同学都要发言,并能有理有据地说明观点;讨论结束后组长将本组同学的见解汇总到学习单上。

2)学生小组内讨论。

3)组长代表本组在全班展示学习单,交流想法。

预设1:作者小时候在故乡,喜欢的就是桂花,还喜欢桂花的香气。在文中照应的段落是12自然段。

教师板书(爱桂花)

预设2:地点还是在故乡,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记忆。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。在文中对应的段落是3-6自然段。

教师板书(摇桂花)

预设3:这个时候作者离开了家乡,来到了杭州,在杭州赏桂花,给母亲带桂花,时时想起故乡的”摇花乐”和“桂花雨”,对应的段落是7-8自然段。

教师相机板书(忆桂花)

(出示课件19

地点

美好的回忆(事件)

文中对应的段落

故乡

儿时与父亲赏花,独爱桂花的香气。

12

故乡

在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感受摇桂花的乐趣。

36

杭州

给母亲带桂花,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。

78

设计意图: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文中作者写到的美好回忆,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桂花给作者童年时期带来的快乐,为体会作者的情感作铺垫。)

四、质疑问难,引发思考

(出示课件20教师提出学习要求:自读课文第78自然段,思考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。

预设1:为什么母亲说“这里的桂花再香,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”?

教师引导思考:这里指的是哪里?没错就是杭州的满觉陇,这里满山都是桂花,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,为什么母亲觉得比不上院子里的桂花香呢?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
预设2:杭州的桂花很美很香,作者为什么忘不了家乡的桂花和家乡的桂花雨?

设计意图:学贵有疑,鼓励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,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和学习的兴趣。)

五、课堂总结,巩固练习

1.(出示课件21教师小结:读这篇散文,就像翻阅我们小时候一张一张的旧照片,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,勾起我们无限的情思。作者曾经说过:“桂花,真让我魂牵梦萦。”作者魂牵梦萦的桂花雨到底是什么?是什么让“我”和母亲久久不能忘怀?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。

2.(出示课件2223课堂演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