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、父爱之舟(第二课时)
一、思维导图,回顾场景。
1.出示象形字“舟”。猜猜这是什么字?自古以来,“舟”承载着很多文化意味。“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”,这是李白58岁的年龄遇赦归家的畅快兴奋;“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”这是柳宗元希望摆脱世俗、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;“长大后,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……”这是诗人余光中那对祖国、对家乡的绵绵怀念。
2.作家吴冠中就对这小舟情有独钟,他与这小舟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?今天,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散文——《父爱之舟》。
二、研读场景,体悟感情。
1.通过上节课的学习,你知道作者吴冠中在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?
2.这七个场景中,我发现作者介绍的第一个场景写得很简略,只在第二自然段中用了一句话介绍。【出示:简略】
5.其余六个场景,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深。我想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地研读这几个场景,思考思考,猜一猜老师印象最深的场景会是哪一个,可不是乱猜呀,要有理有据,要学会抓住场景描写中的关键词、关键句说理由,理由要充分。
6.学生默读思考。
7.谁来猜猜给老师印象最深的场景会是哪一个?理由是什么?
【预设1】加钱换房
师:说说理由。
生:这个场景中让“我”觉得父亲非常疼爱“我”。
师: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场景里关键的句子是如何描写的。请你来读一读。
师:知道父亲为什么动心了?
生:见“我”被臭虫咬成的样子。
师:父亲动心了,是说父亲要干吗?
生:加点儿钱换成较好的房间。
师:加钱换房间,是因为父亲有钱了吗?
生:不是的。
师:请找出理据。
生: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。他平时节省到极点,自己是一分冤
枉钱也不肯花的。
师:你从这样的语言中读懂了什么?
生:父亲之所以动心了,打算加钱为“我”换个较好的房间,不是因为他真有钱了,而是心疼“我”。
师:是的,这样的语言告诉我们,父亲是多么心疼“我”。请你再读读句子。
师:同学们从这些句子里除了读到父亲对“我”的心疼,还能读到什么吗?
生:读到“我”对父亲的理解。
师:说说理据。
生:从“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,只剩下后半夜,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”一句中看出来的。
师:“我”之所以不肯再加钱换房子,是因为“我”明白父亲挣钱的艰难。同学们,在这一个场景中,我们既体会到了父亲对“我”的心疼,也体会到“我”对父亲的理解。了不起!但我告诉你们,这个场景的确是给我印象很深的,却不是给我印象最深的。谁能继续猜猜?
【预设2】喜逛庙会
师:理由是什么?
生:父亲挣钱非常的艰难,但为了不委屈“我”,还是给“我”买了碗热豆腐脑。
师:你从这个场景中再次读到了父亲对“我”的深深的爱,对吧?请你读读这个场景中相关的句子。
师:我想问问同学们,这个句子的最后讲到“我叫他也吃,他就是不吃”,是父亲真的不想吃吗?谁能分析分析原因?
生:不是的。是父亲心疼“我”,希望“我”多吃点。这就是一位父亲对子女的爱。同时,也可以看出,如此馋的“我”,还不忘叫父亲也吃,这也看出“我”对父亲的爱。
师:从这个场景中,我们再次体会到了父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。请你来读读。
师:你们看,文中讲到“但不敢,也不忍心叫父亲买”。同学们,这“不敢”是指“我”害怕吗?
生:不是害怕,而是不忍心,因为父亲挣钱很艰难。
师:既然不是害怕,请大家大胆假设一下,假如“我”开口叫父亲买,结果又可能会怎样?
生:父亲可能会迟疑,毕竟没有钱呀。
生:父亲一定会给“我”买东西,因为父亲很爱“我”。
师:事实上,“我”不敢,不忍心叫父亲买,这足以看出“我”对父亲的理解与爱。在这个场景中,我们透过语言再次体会着一位父亲对他的孩子深深的爱,也体会着一个孩子对父亲的理解与深爱。请齐读这一段。
师:这个场景确实是我印象深刻的,但不是我印象最深的。请继续交流。
【预设3】背我上学
师:具体说说理由。
生:作者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,描绘了父亲背“我”上学时的情景,令人动容
师:你有没有发现,大雨中父亲背我上学,奇怪的是却没有对雨的描写?知道为什么吗?
生:突出人物形象。
师:是的,没有大雨瓢泼的描写,没有路边景色、行人的描写,天地间仿佛就只剩下他们父子俩,文如画,画如文,吴冠中的文字就和画一样,只靠线条勾画,不加任何颜色渲染,语言简洁朴实,连个华丽的词句都没有,但,这却让我们感受到流淌的真实情感。请你读一读。这个场景确实是我印象深刻的,但不是我印象最深的。请继续交流
【预设4】凑钱缴费
师:具体说说理由。
生:为了“我”读书,父亲把家里的稻子、猪,都卖掉了。
师:是的,“我”开学要的钱数量不少,而这笔不少的钱是父亲一点一点凑起来的。除了粜稻、卖猪,父亲还有可能怎样凑钱?
生:卖鸡。
生:卖鸭。
师:所有能卖的都卖了,就是为了给“我”凑足学费。请你来读读这个场景中的句子。
师:你能说说为什么“我”有着一种心酸的滋味吗?
生5:“我”体会到父亲为了凑足学费的不容易。但是,为了“我”读书,父亲愿意把钱都花在“我”身上,哪怕这钱是家里粜稻、卖猪,一分一分地凑起来的。
师:听得出来,此刻的你真正懂“我”的心思,懂“我”的心情。请你给大家读读这些句子。
师:谁来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“新滋味”的?
生:这次父亲为“我”凑钱,供“我”读书,让“我”体会到父亲为了“我”能读书,愿意付出所有。
生:这次父亲为“我”凑钱,供“我”读书,“我”对父亲也越来越理解了。
师:发现了吧?在这个场景中,我们同样既体会着父亲对“我”的深爱,也体会着“我”对父亲的理解与深爱。一起读。
补充介绍背景:那一年吴冠中从村里初小毕业,考入鹅山高小。那年他十一岁,是长子,家里还有弟弟、妹妹,母亲长期卧病。
师:这新滋味是对家人的担忧、愧疚、感动、感恩,这新滋味是成长的滋味。
带着这种新滋味抓住关键词句朗读这个自然段。
同学们,此时此刻,我还不得不说,这个场景是我印象很深的,但不是给我印象最深的。现在,你们应该不用猜给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哪个了。知道答案不算什么,说出充足的理据才是最了不起的。一起读。
师:谁来给大家细细地说说原因?
生:父亲不摇橹时,就抓紧时间为“我”缝补棉被,是一刻也不闲着。
师:父亲是既当爹,又当妈,可见父亲对“我”的爱也是很细腻的。你再读读这一句。
生: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,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,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。
师:从这个场景中,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吗?
生:从第二句中,我能体会到“我”对父亲的爱也是很深很深的。
师:怎么看出来的?给大家分析分析。
生:父亲为“我”付出一切,“我”时刻记在心中。“我”将牢牢记住父亲的爱,就像父亲的背影一样,在“我”心中永难磨灭。
师:此处表面上说的是父亲的背影让“我”永难磨灭,其实是表达了“我”对父亲的爱是永恒的,是永难磨灭的。请你再读读第二句。
生:我从舱里往外看,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,但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,永难磨灭了!
师:知道为什么这个场景给我的印象最深了吧。因为这个场景不仅写出父亲和“我”之间浓厚的感情,最关键的是在表达“我”对父亲浓厚的爱时,没有直说,而是含蓄地进行了表达,实在太巧妙了。
朱自清背影
3、再读课题,回归主题
1.课文中的一个个场景让我们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父亲对“我”的心疼与爱,也体会到了“我”对父亲的理解与爱。让我们再读课题。
(生齐读)
(1)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。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,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。
(2)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,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。
(3)送我去入学的时候,依旧是那只小船,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。
(4)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,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……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,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!
预设:
不同的感受:
(1)“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。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,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”让“我”想起了父亲为了省钱,和“我”一起住最便宜的小客栈,见到半夜“我”被臭虫咬醒后心疼不已。
(2)“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,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。”为了节省食宿费,父亲和姑爹轮流摇橹,却让“我”睡在船舱里。
(3)“送我去入学的时候,依旧是那只小船,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。”父亲在摇橹间隙,仍然舍不得休息,替生病的母亲为“我”缝补行装。
(4)“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,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……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,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!”小渔船虽然比不上鲁迅先生笔底的乌篷船精致,但让“我”感到十分亲切,让“我”永记于心。
相同的感受:
都引起了“我”对父亲的难忘记忆,都让“我”深切感受到父爱的伟大。
4.引发思考:这只小渔船对“我”有什么特殊的意义?又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?
预设: “小渔船”是全文的线索,不仅是“我”外出求学的交通工具,更承载了父亲对“我”的关爱和期望,也表达了“我”对父亲的思念感激。
作为一名画家,船的形象很容易画出,他的作品中也有很多这种船的形象,但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?
小结:孤舟闲飘,静穆入画。这一切 落入画家的眼中,便成了足以入 画的视觉之美,一弯小船承载了吴冠中先生太多的童年记忆。可以说,他对父亲的依恋便是从这一条小小的船牵萦开去的。只是渔船易画,父爱难画。这份爱只能深深印在脑海中,时时出现在睡梦中。
7.出示课文开头与结尾。
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,我刚刚梦醒!
……醒来,枕边一片湿。
8.出示吴冠中《婚礼和父亲》的节选。
父亲是农村小学教员,兼种田,因子女众多,家庭生计艰难,考虑到田地少,子女长大分家后更无立锥之地,因此竭力设法让子女读书,将来出外谋生,免得留在家里没有活路。为了子女上学,他一生勤俭、节省到了极点,乡里人说他连尿也要憋回家尿在自家粪坑里。我是长子,最先实现他的意愿,努力读书,考进不要钱的师范学校,年年争得奖学金,靠考,一直到考取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的公费留学生,中了状元了!
小结:为了儿子的未来,一个如此节省到极点的人,一次次大方,将儿子托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,成就了今天的画家、文学家。
4、课后作业:
☆欣赏歌曲《父亲》
☆☆推荐阅读
《背影》 ——朱自清
《挥手——怀念我的父亲》 ——赵丽宏
《父亲和我》 ——杨政宁
☆☆☆仿照课文“以小见大”的写作方式,借助具体的场景、细节,写一写自己的父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