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书戴嵩画牛》
教学目标:
1.正确、流畅地朗读文言文。
2.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,读懂文章大意。
3.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,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故事。
4.领悟本文蕴含的道理,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。
教学流程:
导入:同学们,今天我们继续艺术之旅,一起赏名画。唐代著名画家戴嵩,擅长画水牛,这是他的《斗牛图》。200 多年后,宋代名家苏轼有幸欣赏到了这幅画,忍不住提笔这幅画作上写下了自己的感悟,于是我们就有机会读到这篇文章。
而像这样:写在书籍、碑帖、字画等前面或后面的文字,叫做题跋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篇文言文,板书《书戴嵩画牛》,谁来读一读课题,为什么要在书字后面停顿,因为“书”是书写、记录的意思。这是苏轼看到斗牛图所写下的文章。
要把文言文学好,我们首先要多读,读出韵味(出示任务一)
任务一:读出韵味观斗牛
要求:字音准确、停顿得当(齐读)
1. 课前老师发了学习单,这五句话谁来读一读。
第一句:特别注意三个字的读音。数是计算的意思,杜处士家的宝贝多到以百来计算了,可谓数不胜数。
第二句:指导读出喜爱。
第三句:“曝”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,古文中“曝”字表示把五谷捧在手上晾晒;书写时左窄右宽,注意避让,右下的部件最后四笔写清楚“点提撇点”。
第四句:知道搐和谬的读音和意思。注意停顿,尾巴怎么样?
第五句:直接读,注意停顿。
2. 读好了长句子,我们再来试试读全文,一起读。
3. 字音准确只是基础,有了节奏才能更好地读出韵味,谁来试试。
4. 古人是竖着写文章的,还能读好吗?
5. 这是一篇文言文,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?指名回答,
那现在我们就利用这些好办法来学习这篇文章。
任务二:疏通文意论斗牛
1. “这篇文言文描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?”请大家结合自己的预习单,小组讨论,我们待会儿交流。
教师梳理:板书要点(杜处士、牧童)
2. 杜处士和牧童对待斗牛图,分别是什么样的态度呢?到文中找找相关语句。
3. 杜处士是什么态度?(找出尤所爱、锦囊玉轴、常以自随)
他会在哪些时候常以自随呢?
于是睡觉的时候,他——;外出游玩时他——;
4. 牧童对待斗牛图什么态度?
拊掌大笑,他笑什么?
他认为牛打架时力气在角上,尾巴是抽缩在两腿间的。画上却是摇摆着斗,是错误的。所以牧童说话时什么样的语气?(得意、嘲笑)什么样的神情?会有什么样的动作?
5. 牧童是什么样的形象?
小牧童心直口快,天真直率。听了他的话,杜处士什么反应呢?
“笑而然之”,这是怎样的笑?杜处士认为牧童说的是对的,泰然处之,还真是虚怀若谷呢。
这样一个故事,我们可以怎么讲呢?(语言生动、加入动作表情等)
6. 接下来让我们借助语言文字,展开想象,创造性地讲故事
出示两个人物,试着讲故事
今天天气真好啊,我要去放牛喽......
我姓杜,是四川人,我读过很多书,可是不愿意做官,我的爱好是收藏书画......
7. 哪位同学来试一试,学生评价
任务三:联系生活辩斗牛
1. 学就要有所得,头脑风暴开始啦。课文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的道理?你有什么收获?
(古语有云:“耕当问奴,织当问婢。”不可改也。)这句话什么意思?
(从事每一种职业的人都有其擅长的,问一个人就行吗?做事要多问行家,以免出错。)
打鱼当问— 看病当问— 做饭当问—
2.同学们,这幅画真的是戴嵩画错了吗?究竟斗牛时是怎样的情景呢?我们来看一段视频。
戴嵩错了吗?谁来说说你的看法?
牛打斗时有时尾巴夹在两腿之间,有时不停摇动,戴嵩只是画了牛打斗时的某一个瞬间。
牧童错了吗?牧童观察了自己放的牛,也只是牛斗时的一种状态,但是山外有山,牛外有牛,他的观察也是有局限性的。或许牛品种不同,争斗时尾巴状态也不同。
3. 那么苏轼想告诉我们什么呢?
解释道理:不能迷信权威。要仔细观察,虚心请教,善问好问。
4. 同学们,老师查阅资料,原来苏轼在贬官到黄州时自己也养了一头牛,他发现有一种水牛,打架时尾巴夹在两腿间,一上场就发虚,把全身力气都用上,这样的牛容易输。还有一种牛打架时尾巴垂在腿后,或者尾巴左右甩动,这样的牛很放松,比较凶猛,容易赢。所以呀有时: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。
5. 有趣的是,清代乾隆皇帝在读了苏轼的题跋后,在斗牛图上题诗一首,认同牧童的说法。可是后来乾隆皇帝亲自看了一场斗牛赛,他发现牛真的会掉尾而斗,于是在斗牛图上又题诗一首,认为牧童说的不完全正确。所以还真是: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。
6. 总结:同学们,这幅珍贵的斗牛图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,一幅斗牛图,让我们明白了做事要仔细观察,虚心请教,善问好问,至今仍然散发着艺术魅力。课后,大家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,另外请完成学习单上苏轼的另一篇题跋《书黄荃画雀》
板书: 书戴嵩画牛
尤所爱 拊掌大笑
杜处士 斗牛图 牧童
仔细观察
虚心请教
善问好问
《书戴嵩画牛》学习单
一、读准句子,特别注意加点字读音。
1. 蜀中有杜处士,好书画,所宝以百数。
数:shù名词:数目、数量 shǔ动词:计算、查点数目
2. 有戴嵩《牛》一轴,尤所爱,锦囊玉轴,常以自随。
3. 一日曝书画,有一牧童见之,拊掌大笑。
4. 牛斗,力在角,尾搐入两股间。今乃掉尾而斗,谬矣。
5. 耕当问奴,织当问婢。
二、填写故事卡。
时间:
地点:
人物:
事件经过:
三、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,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。
四、阅读《书黄荃画雀》 ,完成练习。
书黄筌画雀 宋·苏轼
黄筌①画飞鸟,颈足皆展。或曰:飞鸟缩颈则展足,缩足则展颈,无两展者。验之信然。乃知观物不审②者,虽画师且不能,况其大者③乎?君子是以务④学而好问也。
【注释】①黄筌[quán]:五代后蜀画家。②审:仔细。
③大者:做大事的人。 ④务:致力。
或曰: 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:
验之信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