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在此处键入]
《小狗学叫》教学设计
教学目标:
1.认识“讨、厌”等11个生字,读准“吗、担”等5个多音字。
2.借助关键词语,说清楚小狗两次学叫的主要内容。
3.对三种结局进行预测并续写,与原文比较,交流哪种结局更好。
教学重点:
1.能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,做到预测有一定的依据。
2.能预测故事的结局,并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,体会预测的多样性,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。
教学难点:
对三种结局进行预测并续写,与原文比较,交流哪种结局更好。
教学准备:
多媒体课件、导学任务单、共学任务单、续学任务单
教学过程:
情境导入,揭示课题
1.猜谜语:走起路来落梅花,从早到晚守着家,见了生人就想咬,见了主人摇尾巴。(谜底:狗)
教师过渡:小狗活泼可爱,是我们人类的好伙伴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篇关于小狗的童话故事《小狗学叫》。
2.教师板书课题,(板书:小狗学叫)学生齐读课题。
3.结合课题猜一猜,这个故事里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?为什么?
任务一:认识字词 感受人物
过渡:你们的猜想是不是跟课文内容一样呢?等会儿我们一起去验证!在走进课文之前,我们首先得闯过字词这一关。
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,边读边思考识字方法和你的发现,然后同桌交流交流。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相关词语说一说。
1.指名读生字词,要求读准字音。
2.指名、齐读、开火车读词语。
学生交流多音字的读音。
小结:“吗”读ma时,一般用在句末,是语气助词;文中的“干吗”是干什么的意思,“吗”读má。我们可以根据多音字的含义来辨别读音。用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区别其他多音字。
3.结合学生在课前完成的导学单识记生字
吗 讨 厌 怒 批 访 担 压 差 忍 模 中 弹 疯 汪 搞
重点出示学生在问学单中特别指出的生字,自主识字。
4.这只不会叫的狗,这只孤零零的狗,不知道怎么回事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,故事就这样开始了,他遇见了谁?又发生了什么事?同学们通过共学单了解了这个故事,你能尝试说一说吗?(通过捋清故事中出现的人物,以及人物之间所发生的事情,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概括出故事主要内容)
指导学生根据对故事每部分内容的感知,试着用简洁的话概述故事主要情节,教师归纳(主要讲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学习叫的故事)。
任务二:品评形象,深入理解。
1.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猜它为什么不会叫?品读“四个不会” 品读三个“你怎么不会”。
2.根据题目预测,在被人不断质疑中的小狗会怎么做?
3.这只不会叫的狗竟然学会了公鸡叫,学得如何呢?
品读:三个那么 抓住的语言生动丰富
究竟是怎么学会的呢?到文中找出他学的过程并用笔画出来,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狗一定能学会?
品读:
(1)这只小狗所遇到的困难,小公鸡是怎么教的?
(2)天天都练习。
(3)从早到晚。
3.此时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狗?板书学生的想法
由此你猜想?
小结:根据人物的品质我们也能猜想故事的发展,真有意思。
4.但它却因为会鸡叫,遭到了狐狸的嘲笑,好心的杜鹃又教他咕咕叫。
这一次小狗因为会咕咕叫差一点被猎人用猎枪打中,他很诧异,(理解诧异)
任务三:续写结局,挖掘内涵。
课文设计了三种结局,你希望这只狗有怎样的结局?我们可以根据学会的预测方法,抓住细节,请你选择一种为这只狗续写个结局。
将你预测的结局简洁地写下来,可以用几个短语或者关键词记录,不需要详细的描述性的语言。
碰到小母牛……
三种结局 碰上一个农民……
听见“汪汪”的叫声……
1.同学们,你们想看看作者罗大里写的三种结局是什么样的吗?
出示原文结局,讨论并思考:我和作者所创作的结局有什么相同,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?
2.指名回答,通过点拨对比得出主要部分相同,细节不同。
总结:正是因为同学们抓住了开头中的细节,以及小狗的品质和自己的生活经验,所以预测的结局主要部分相同,但是我们各自的想象不同,所以细节也会不同。
任务四:拓展延伸,布置作业。
1.把本文中自己喜欢的情节讲给别人听。
2.选择一本同学不熟悉的故事书,读给同学听。一边读,一边请同学预测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。
3.课外读故事书,运用学到的方法,一边读,一边预测,并将预测的内容与同学分享。
板书设计:
小狗学叫
跟谁学叫 怎么学叫 学叫的结果 借助书本插图
跟小公鸡学叫 反复模仿 学得逼真 狐狸嘲笑 联系课文内容
跟小杜鹃学叫 不断练习 学得不错 猎人开枪 结合生活经验
(小猫,小羊, 说 ? 课外阅读经验
青蛙......) 做